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越想变成某个“应该成为的样子”,越可能失望

“‘期待 -失望 -痛苦’这种感觉,我不想要。”

很多时候,关怀他人要比关怀自己来得简单。可这又到底是为什么呢?

当我们在人生中遭遇挫折、逆境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对自己的期待和对生活的规划落了空,倍感失望。

我们给自己设置的期望值越高,越是把自己与某个“应该成为的样子”挂上钩,就越容易发生这种风险:一旦事实没有符合期待,我们的情绪就会十分低落。

可是如果我们以开放的胸怀、不预设任何期待地去面对低潮中的他人(就像母亲对待孩子那样),却能够很容易地感受到自己正在付出关怀。这是因为,当我们接收到的情感主要以痛苦为主的时候,不管它们是由损失、失败、失望、受伤还是身体上的不适造成的,这些痛苦都会自动引发一系列的直接反应。而正是这些反应,放大了我们正在经历的苦痛,并使得我们对痛苦更加敏感。

这个被揭露出来的刺激-反应机制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引起我们的重视。可一旦我们理解了这种“期待-失望 -痛苦”的循环实际由自我的期待而起,想从这个自动自发的连锁反应中脱身就容易多了。

人类经过逐步的进化,已经成为一个能够抵御外来侵害、保障自己生存下去的有机体。我们的神经上紧了发条,敏锐的反应可以帮助我们随时对抗一切危险,这是人类生存的首要原则。

不管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疼痛,都是提醒我们可能发生危险的有力的警示信号。因此不难理解,为何无论在感受到哪种疼痛的时候,人们总会先做出“抵抗”这一类的反应。这是在清楚地告诉自己:“这种感觉,我不想要。”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