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第一章
-
在京西宾馆第一会议室召开扩大的中央常委碰头会上,陈再道等人被指定在第一排站着,不准坐下。会议刚开始,谢富治就抢先发言,称“七二○事件”是陈再道一伙操纵独立师、公检法、人武部和“百万雄师”搞的“反革命暴乱”,矛头是对准毛主席、林副主席和“中央文革小组”的。紧接着,吴法宪在叶群指使下,声称“陈再道是武汉‘反革命暴乱’的罪魁祸首”……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陈再道成为第一批授上将军衔的将军之一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像一股来势凶猛的狂潮,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横流,几亿人被一种革命的狂热所左右,东批西斗。1967年元旦刚过,上海便发生了“一月风暴”,并导致全国性“造反夺权”的新高潮。随之林彪、江青等人暗中指挥的揪“军内一小撮”的活动如地下奔涌的岩浆,能量越积越大。2月,在北京怀仁堂内,以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李先念、谭震林、李富春等为一方,以康生、陈伯达、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为另一方,围绕“文化大革命”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面对面斗争。但这次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此后,“中央文革小组”取代了中央政治局,党、政、军相当大的一部分权力落入林彪、江青一伙手里,但这仍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为了在混乱中夺取更大的权力,他们一方面煽动“打倒一切”,采用阴谋手段迫害老干部,另一方面插手挑起群众中的对立情绪,造成“全面内战”。武汉“七二○事件”便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的。事件的核心人物、武汉军区司令员陈再道也因此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陈再道是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区程家冲人,1909年1月24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3岁那年,父亲程源瀛因痨病去世,不久,姐姐和母亲也离开人世,陈再道因此从小体验到了穷苦人家的苦难。在17岁的时候,他独身一人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军,配合北伐军作战。由于报名时“程”误写为“陈”,就改叫陈再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湖北黄安、麻城起义。不久起义失败,在敌人的白色恐怖面前,有的人退却了,有的人投降了,但经过血与火的考验的陈再道却更坚决了,也更成熟了。1928年,他在江子英等人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的陈再道愈加坚定了为革命为党奋斗一生的信念。稍后,他先后任红一军第一师排长、连长、营长等职。
1932年8月,蒋介石亲任鄂豫皖三省“剿匪”司令,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剿”。当时领导人张国焘不顾徐向前等人的反对,提出“不能停止进攻”的方针。此时陈再道任11师32团3营营长,在进攻陡坡山的战斗中,该营担任突击任务。陈再道身先士卒,率全营战士突破阵地。这时,一颗子弹从陈再道的右臂上部打进去,又由后背颈下穿了出来,子弹差几厘米就打中了咽喉,但碰到了颈动脉,鲜血马上流了出来,陈再道知道挂彩了,但他觉得离死神还远着呢,不顾战友的阻挡,继续指挥冲杀。战斗结束后,给陈再道看病的医生一边给他包扎,一边笑着说:“你这个人真算命大,如果这一枪再往前一点,恐怕你吃饭就不香了。”陈再道却回答:“革命还没胜利,哪能轻易就‘光荣’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再道由原来的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改任129师386旅副旅长。1937年10月下旬,386旅在刘伯承师长的指挥下,在山西平定七亘村设伏,将日军辎重部队大部消灭。日军第20师团占领娘子关后,向平定进犯。刘伯承判断敌人认为我军早已撤离,于是令386旅再次设伏,我军以伤亡40余人的代价毙伤敌400余人,缴骡马400余匹和大批军用物资。在同一地点两次伏击成功,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12月,陈再道任“东进纵队”司令员,开赴冀南创立抗日根据地,以后又任冀南军区司令员。
1942年,日伪军对冀南地区进行多次铁壁合围,反复“清剿”。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等人在一次突围时,腿被打断,被关在大营据点。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知道后,指示陈再道等人一定要把刘志坚抢救出来。陈再道命令六分区司令员易良品组织抢救。据可靠情报,刘志坚的身份没有暴露,要将刘押送到枣强去。易良品于是让红军第20团的团长楚大明埋伏在大营、恩察之间的南宫庄附近公路两侧。10月20日,敌人押送刘志坚从据点出发,日军30多人,伪军几十个人。在进入埋伏后,我军首先将日伪军隔开,6连攻击日军,4连抢救刘志坚。由于伪军与我们有关系,不愿替日本人卖命,只是朝天鸣枪,刘志坚被顺利抢救出来。这次伏击在冀南广为流传,日本人说八路军神出鬼没,伪军说八路军会轻功,人民群众也把八路军看做是英雄好汉。
解放战争时期,陈再道任晋冀鲁豫第二纵队司令员,参加定陶战役、挺进大别山战役和淮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军区司令员,被授予上将军衔,后调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七二○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