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人生需要好问题
-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人类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似乎一直伴随着发问。
我们的好奇心无可救药。
作为电视主持人和记者,我以提问为生,并以提问为乐。一次次的提问,让我打开不同世界的大门,领略不同心灵里的风景。
生活原本就是由问与答组成的,问他人一个问题,有可能换来一个让心灵震撼的答案;问自己一个问题,有可能获得一个可以更新自我的答案。
世有疑惑,然后发问。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
我的父亲杨鑫楠,曾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做教授。父亲一生桃李满天下,在他教的各届学生中,不乏商界精英或政界高干。不少学生毕业之后一直与父亲保持着深厚的师生情谊,包括那些在各行业有所成就的人。
1986年,我考取了父亲任教的北京外国语大学。1990年大学毕业,班里的同学开始四处奔波找工作。一开始我并没有想让父亲在找工作上帮我什么忙,尽管当时国家不再包分配,就业形势和现在差不多一样严峻。我骑着自行车,带着迷茫和期待,在北京城里奔波着,想凭自己的能力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
但是事情远没我想象的容易,连跑了很多家单位也没能如愿找到好工作,我开始泄气了。我向父亲述说了我的郁闷,希望父亲能够帮忙。没想到父亲对我说:“请原谅,这个忙我帮不上。”我当时有些着急了,就问父亲:“举手之劳的事情,您为什么不能做?”
父亲具体说了什么,我现在记不清了,唯一记得的是父亲温和地问了我三个问题:
“你是不是毕业了?”
“你是不是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你是不是成年了?”
这些问题太切中要害了,他问一个,我点一下头。最后父亲看着我,语重心长地说:“那你现在就应该靠自己了,爸爸不会给你写任何一封推荐信,也不会帮你打任何电话。”
随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我骑着自行车,满北京瞎撞,继续找工作。
当时北京第一家五星级饭店喜来登长城饭店在招人,只招一个员工,聘用后属于市场销售部。几百个大学生前去应聘,我也从北京的西城骑了一个多小时自行车到东城去参加面试。面试我的是一位日本籍的部门经理,他在询问了我各种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后,对我说:
“好了,杨小姐,你可以问我一个问题。”
当时我想,啊?我问你一个问题,我问你什么问题?我那时对五星级饭店毫无认知。
酝酿了一会儿,我大着胆子问了一个现在想来很愚蠢的问题:
“你们销售部是卖什么的?”
这个问题当场就把日本经理问笑了——这个小姑娘是以为进了五星级店的销售部,就是在门口那个礼品店里卖纪念品啊。
之后,我参加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栏目主持人的招考,提出了和主持人职业相关的第一问,并由此获得了人生的一次重要机会。
当时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制片人辛少英到北外去招主持人,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在社会上招聘主持人,而且不以播音和传媒专业为限。记得她当时说《正大综艺》需要找一个很清纯漂亮、善解人意的女主持。听起来,要招聘的这个女主持人一定要是男主持人最好的陪衬。
轮到我自我介绍时,我就反问她:“为什么在电视上女主持人总是处于从属的地位,为什么她就一定是清纯、可爱、善解人意的,而不能够更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呢?”
我其实是用这样一个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不满,但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给她留下了印象。后来我被通知去参加第二次面试,接着是第三次、第四次,直至第七次面试后走上《正大综艺》的舞台。
现在回想起来真觉得不可思议,无论是我的专业背景,还是我的家庭背景都跟电视毫无关系,但当时无论是制片人、部主任、正大集团还是台领导,居然能够起用一个完全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女大学生来主持黄金档的一个最重要的节目!回头看起来,我心存感激之余,也觉得这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那时社会刚刚经历动荡,气氛沉闷,人们厌烦了生硬的电视语言,希望通过电视了解外部世界,在更人性化的节目中放松心情。而我的大胆一问,和这样的理念是有契合度的,我想这也是让当时的领导动心的原因之一吧。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