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慕尼黑协定》

1938 年9 月15 日, 德国总理阿道夫· 希特勒(AdolfHitler)和英国首相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进行了首次会晤。至22 日,仅仅一个星期,张伯伦就两次飞往德国和希特勒会谈。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后,一直暗中积极地策划发动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他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德国东边的捷克斯洛伐克。但是突袭捷克需要几个星期的准备时间,如果英、法等国从中加以制止,计划就可能会落空。于是,希特勒一面同张伯伦谈判,一面暗中部署军队。他告诉张伯伦,如果捷克斯洛伐克同意德国重新划分国界线的要求,自己愿意维持和平。9 月29 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缺席的情况下,英、法、德、意四国首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Munich Agreemen), 捷克斯洛伐克就这样被他的英法盟友出卖了,这个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1.1 万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1/2以上的经济资源,而且打乱了它的整个铁路运输、公路交通、电话电讯系统,使它丧失了重要的防卫屏障。30日晨,张伯伦私下里会见了希特勒,签署了《英德宣言》(Anglo-German Declaration):我们,德国元首和英国首相,今天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会谈,共同承认“英德关系对两国和欧洲都具有头等重要意义”。

我们尊重昨天晚上签订的协议,并且将《英德海军协定》1作为两国人民渴望再不交战的象征。

我们决心做到,磋商的方式应该应用到涉及两国的其他问题上,并决心继续努力去除可能出现分歧的源头,以确保整个欧洲的和平。

阿道夫·希特勒内维尔·张伯伦1938年9月30日张伯伦对这一纸互不侵犯的宣言十分满意,回到伦敦,刚下飞机就得意忘形地向着欢迎他归来的人们挥舞着那张有希特勒签字的宣言称:“从今以后,整整一代的和平有了保障。”“现在我请你们回去,在你们的床上安心睡觉吧!” 在唐宁街10 号,张伯伦挥动着他和希特勒签署的文件,对群众说:“我的好朋友们,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二次从德国回到唐宁街,带回了体面的和平。

我相信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而下面的街道上则响起了“善良的老内维尔”1 的喊声。

但是,等希特勒腾出手来,兵力集结完毕后,1939 年3 月15 日,也就是《慕尼黑协定》签订5 个月之后,希特勒闪电出兵吞并了捷克,这个协定就和捷克斯洛伐克一起不复存在了。它被签字人之一的希特勒亲手撕毁了。事实上,在协定签订之时,希特勒就制订了“清算捷克斯洛伐克残余部分”的绝密计划。 1939年9 月1 日,150 万德国军队大举越过波兰国境,分三路进逼华沙,张伯伦这才如梦初醒,在朝野内外的一致压力下,被迫对德国宣战,他无可奈何地说:“这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个可悲的日子,而对任何人都没有比对我来说更为可悲了。我曾为之奋斗过的一切,我曾希望过的一切,在我的公务生活中我曾信奉过的一切,都毁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英法的绥靖政策宣告失败。

英国的在野党和其他很多人都知道希特勒和他领导的第三帝国言而无信,常常破坏游戏的规则。在协议签订之前,张伯伦在国内就遭到了反对派的极力反对。《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在英国下院演讲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或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这是英国未经战争而遭到的一次可耻的失败。”但是为什么张伯伦还是签下了这个事后看来愚蠢至极的协定呢?希特勒是如何诱使英国和法国一步步答应德国的无理要求的呢?张伯伦又是如何心甘情愿地被希特勒误导和欺骗,不由自主地堕入谎言的陷阱呢?

在今天看来,希特勒的谎言和骗局并不高明,几乎可以一眼看穿,我们可以责怪张伯伦竟然如此草率和愚蠢,在面对国会的质疑时,他竟然还为希特勒辩解,说他是一个“言出必践的人”、一个“行胜于言的人”。然而这些不过是“后见之明”罢了,事后的理性思考,并不能等同张伯伦当时的心境。也许张伯伦明知道对面坐着的是个信口雌黄的家伙,但还是毅然签下了协定;尽管他知道灾难早晚会来临,但他一厢情愿地相信,灾难会来得晚些或者他有能力避免灾难的发生。当然对于张伯伦来说,他还有另一个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不签订协定,那就意味着对外宣布绥靖政策的失败,在当时,绥靖政策还是受到普遍的肯定和支持的。那么,在慕尼黑事件中,张伯伦不得不对自己说了谎,也对世人说了谎吗?美国历史学特尔福德·泰勒(Telford Taylor) 在《慕尼黑:和平的代价》(Munich: The price of peace)一书中写道:“究竟是希特勒把张伯伦彻底骗了,还是张伯伦在欺骗自己的同僚,好去接受希特勒的要求?”

政治家似乎都是天生的撒谎家,从古希腊的木马屠城到尼克松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谎言和政治如影随形,甚至可以这样说,政治的历史有多长,谎言的历史就有多长。而在战场上,欺骗更是制胜的关键,2000 多年前,中国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在他的兵书中就写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1  英国和德国于1935年6月18日签订了关于两国海军军备力量的条约,条约规定: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不超过《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所规定的英联邦国家海军舰艇总吨位的35%。在潜艇方面,德国保证,保有的潜艇吨位不超过英联邦国家海军潜艇总吨位的45%。

1 张伯伦的全名是亚瑟·内维尔·张伯伦(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