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第三章

为什么不可以请假出去玩?

——打破陈规,玩也是学习

请假出去玩,是不是荒废课业、“玩物丧志”?当这个问题摆在家长面前的时候,很多人是存有疑虑的。因为这个问题挑战的是每个人潜意识里对教养的底线、对学习的定义,甚至是对规矩的认知。其实我们不妨把事情的所有因素摊开来仔细分析、讨论,让孩子评估后自己做最后的决定。

“我不喜欢跟大家不一样”

或许是过往经验使然,对我而言,可否请假出去玩是从来无须考虑的问题,没想到竟意外地引起家人们一阵热烈讨论。

事情是这样的,新儿童乐园开幕后,听闻每天都以千人计次进场,而学校原本安排了校外教学,却刚好遇雨取消。一向爱玩尝鲜的我立刻许下心愿:

“妹妹,找一天请假,妈妈带你去儿童乐园玩,不然周末一定挤死了,而且半年之内一定都是这么热门的。”

本来预期妹妹会高兴地跳起来抱住我,但是“戏并不是这样演的”。她冷冷地看了我一眼,回了一句:“我不想请假,我觉得这样不好。”

被泼了冷水的我摸不着头脑,反问:“哪里不好?会怎样吗?”

“这样还要补功课,而且老师应该不会答应。我们不能周末去吗?”

果然是谨慎、不爱变化的个性,对妹妹来说,这样的安排似乎先给她带来了困扰。

“当然可以周末去,但是我以为你不喜欢人很多、很挤的感觉,而且妈妈也觉得这样比较放松,能好好地体验。上次你脚扭伤请假三天的功课很少,这次只有半天,功课应该不是问题吧?”我小心翼翼地回答。

“这样是没错,但我就是不喜欢跟大家不一样。而且要问老师,老师一定不答应的。”

看来,对老师反应的顾虑才是问题的核心。

“没关系,你再想想。你觉得好,答应了,妈妈才会这么做,别担心。”

我暂且不做决定,因为她的回答引发了我更多思考。

“请假出去玩”真的罪大恶极吗?

我打算先咨询一下比我开明的老公的意见,没想到他听完,答案竟然和妹妹如出一辙。

“不能周末去吗?我也觉得请假不太好。”

先压抑住下巴快掉到地上的反应,我反问:“什么不太好?可不可以多说一点?”

这辈子都是循规蹈矩的优秀爸爸想了想:“就觉得上课请假出去玩怪怪的。”

我继续追问:“但是去年幼儿园请假两个礼拜去台东旅行,你却赞成了啊?”

“嗯,也许我觉得幼儿园和小学不太一样吧。幼儿园时期就是让小孩开心玩,上小学之后就不太一样了。”

我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开心是一辈子的事情,为什么上小学之后就突然跟幼儿园的标准不同了呢?小学课业的确比较多,但是小孩的学习能力也随着年纪增加啊!这次请不请假都没关系,不过我们要想一下,不能请假的原因背后是什么逻辑?”

老公一点就通,说他想清楚后再来讨论一下。

好吧,我想听听老师的说法。

征求意见,而不是请求许可

隔天放学时,等老师把学生都送出教室了,我当着妹妹的面请教老师:“老师,如果我们想请假出去玩或旅行,你觉得这个想法怎么样?”

老师想都没想就回答我:“很好啊,只要爸妈有跟孩子在一起的计划,带小孩出去看更多的东西有什么不好?你们要请几天啊?三天够不够?”

“其实我们只是想星期五请假半天,避开人流高峰去儿童乐园,不是什么大计划啦。”

我偷偷瞧了一眼旁边的妹妹,她一如往常的冷静,脸上没有表情。

“没问题啊!定下时间后,叫孩子提前说就好了。”老师爽快极了。

其实,我刻意避免使用“可不可以”这样的词,是因为我希望让妹妹知道,最后的决定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可以参考很多人的意见,但不需要经过任何谁的“许可”才能做什么事。

“请假出去玩”挑战原则和底线

回家后,刚好接到老妈电话,聊天时,我兴冲冲地告诉她准备周五请假去儿童乐园,没想到立刻招来一顿碎碎念。

“你呀,自己爱玩就算了,妹妹现在上小学了,你不要影响她,到时候她玩疯了,看你怎么办!”

跟自己的妈妈,我当然就没好气地顶回去:

“她不能既会玩又会读书吗?只有坐在教室里上课才叫学习吗?玩疯了就是因为玩不够啊!我玩够了怎么会疯呢?不跟你说了!”

真的万万没想到,这个问题挑战的是每个人潜意识里对孩子的期待、对教养的底线、对学习的定义,甚至是对规矩的认知。

好吧,今晚召开家庭会议。

分析和讨论之后,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老公首先发难,问妹妹:“先不管请假这回事,你到底想不想去儿童乐园玩?”

妹妹立刻点点头。

“那人比较多还是比较少,到底对你重不重要?”我接着问。

“嗯……我真的不喜欢人很多的地方,我会很烦,很紧张。”

我对她的了解没错。

“儿童乐园人一定很多,那你想不想就因为这样放弃去儿童乐园玩?还是你可以等半年后,也许人比较少一点之后再去?”

我认为她有权利决定不想去,她若想放弃,那么我也无须多此一举。

“我还是很想去啊!半年很久,而且那时候一定还是有很多人。”妹妹毫不迟疑。

“那么,除了请假之外,你有没有想到别的办法?”爸爸又再问。

妹妹沉默地摇摇头。

“之前你担心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你也听到了,现在你自己做决定要不要请假去,因为你必须要在事后补齐功课。”我最后请她决定。

妹妹点点头。

于是,我们按照计划请假去儿童乐园。不出意料,那天乐园里没什么人,早上十一点前就像包场一样。

老师后来说,当同学问起为什么妹妹没来,她跟全班同学说妹妹请假去儿童乐园玩的时候,大家都发出“啊——好好哦”的感叹声,连老师自己都觉得很好笑。

爸妈沟通出一致原则

不过,我和老公之间的讨论并未结束。我们互相给出更多情境题,以确认共同建立的原则背后所依据的价值观能够前后一致、适用于未来。

比如说:

“小一请假半天也许功课还好,那么到了小六呢?你还觉得可以请假去玩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玩”只是一个通称,任何生活体验或活动都可视为学习。如果我们认为游戏或旅行对孩子很重要,那么就不会因为上了小学、中学而认为它毫无意义。但是当孩子本身没有意愿或兴趣时,我们不会主动安排,请不请假这个问题也就不会存在。

“这次刚好老师同意,如果遇到的老师持反对态度呢?”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

若老师反对的理由是刚好会缺席某些考试或活动,那么调整日期即可。若老师反对的理由是这样会跟不上功课,那么我们就提出补救计划请老师放心。若老师只是觉得她不喜欢,那么我们会更尊重孩子的意愿,因为与老师朝夕相处的是她,她喜欢活动多过于承担老师的情绪风险,那就请假;若她评估后觉得没有必要让自己惹上麻烦,那就作罢。

有些活动机会一旦错过就不再,有些活动哪年参加都可以,这也是评估指标之一。

我们最后达成共识,不再认为“请假出去玩”是荒废课业。我们尊重老师,但不只是让孩子服从权威,请求许可,而是将所有因素摊开来分析、讨论,请孩子自行评估后,做最后的决定。

人生,就是一连串不同的选择,取舍当中就是判断。只凭直觉的“不能请假出去玩”,反而让我们忽略了这个有趣的题目。

每对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和价值观不同,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也大异其趣。不妨哪天也来讨论一下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境题,也许能让自己的教养原则更完整、更清楚呢!

思考的延伸

●学习的定义是什么?有一定的形式吗?

●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或气氛是什么?你的观察、老师的观察和孩子的答案,一样吗?

●孩子对于请假的看法如何?为什么他喜欢(或不喜欢)请假?

●“出去玩”该怎么玩,是配合家长的假期,还是看孩子的兴趣?

●该如何从各种“玩”当中,去了解孩子的特质?

●别人觉得这样做不好,那你自己的意见呢?你会因为自己的想法和别人不同,而感到不安或害羞吗?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