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最新社交秘技,让你变成万人迷!
-
脸书上要放什么样的大头照,才能增加吸引力?要用怎样的声音说话,才会更迷人?适时适当的肢体接触,可以增加别人对自己的好感?红色又有什么诱人的魅力?一起来看看脑科学和行为心理学所发现的社交秘技,这些秘技除了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以增加魅力,也可以用来帮助你识破他人的类似伎俩喔!
我念高中、还有刚进大学时,都不太喜欢念教科书,平常最喜欢做的三件事,就是念课外哲学书、弹吉他玩乐团,还有跟朋友去麦当劳或是东区的泡沫红茶店“认识”女生。为什么去麦当劳和泡沫红茶店,而不是去夜店?因为穷啊!每次去夜店,光是入场就要四、五百块(现在应该更贵了),一个月去个两次就破产了,更可气的是,还常常无功而返(无功而返指的是没认识半个女生,当年还不流行“捡尸”,而且我胆子也没那么大!)。因此,我和一些穷得只剩下一张嘴的同学们,没事都喜欢待在麦当劳跟泡沫红茶店中伺机认识临桌的女生,有时候,只点一杯饮料也可以待上一整天。
所谓的“认识”女生,其实就是搭讪啦!想当年,纯朴的我们搭讪女生时真的是毫无技巧可言,就跟大陆的政治经济发展一样,都是摸着石子过河。如果当年我们这一群“天真”的蠢蛋能早点接触到认知科学和心理学,就可以提早知道以下这些实用的发现,搭讪的成功率一定也会大幅提升!
为了让读者们可以不要再重蹈我们这些蠢蛋的覆辙,现在,就马上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些认知心理学的有趣社交秘技!(男女都适用喔!)
混在人群中可以变帅?
2004年,脸书正式成立,人类进入了社群网站蓬勃发展的时代。在那之前,也就是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所有人都是用虚拟身份上网,大家都深怕自己的身份暴露后会招来不必要的困扰。例如在乡民的聚集地“批踢踢”上面,大家又是匿名、又是昵称,有些人,连性别都故意填反,至于要把照片公开,那肯定是天方夜谭。但是,随着脸书的兴起,整个网络上的匿名氛围出现大逆转。现在,许多人都乐于在网上公布自己的私生活,一方面,可以享受发文获得关注时的成就感以及存在感,另一方面,则可以公然追踪他人隐私以满足天生的偷窥欲。
使用脸书的朋友都知道,这些社群网站上注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得上传一张大头照。首先,先问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放在网络上的大头照片,是个人独照?还是包括自己在内的群体照?你知道以上两种照片,哪一种会让你看起来比较迷人吗?
答案揭晓,是群体照!
就在去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心理系的伏尔教授(Ed Vul)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混在人群中,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迷人。伏尔是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做研究时的一位好友,当时我们都在坎维希尔教授(Nancy Kanwisher)的实验室中,我是博士后研究员,他则是研究生。我们俩是好朋友,常常一起喝啤酒闲聊。我们实验室的人时常笑他是“邪恶博士”,因为他的英文名字缩写是”E.Vul”,念起来就跟英文中的”邪恶”(Evil)同音。伏尔是一位相当聪明的家伙,在他博士还没毕业前,就已经发表了数十篇论文,也因为他优异的学术表现,一毕业就拿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心理系的教职。
在他最近的这篇论文中,他与学生一起研究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拉拉队效应”(cheerleader effect)。
“拉拉队效应”这个词最早出现的地方,可能是在美国热门影集《追爱总动员》(How I Met your Mother)中。在其中某一集里,男主角巴尼曾经提出了所谓的“拉拉队效应”,就是拉拉队员们一群人站在一起,乍看之下每个都很美,但是一个一个拉出来个别欣赏时,却都是普通而已。
不过,这个效应究竟是否真实存在呢?在这篇论文中,我这位“邪恶博士”好友就透过心理学实验,证实了拉拉队效应的确存在!他请受试者对许多大头照进行吸引力评分,这些大头照,有时是单独呈现,有时是放在群体照中呈现,结果发现,在群体中的大头照,果然比单独呈现的大头照获得了更高的评分。
但是为什么会有“拉拉队效应”呢?根据先前的发现,当眼前出现许多物体时,视觉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出这些信息的平均值,例如物体的平均大小以及线条的平均倾斜度等等。因此,“邪恶博士”认为,当看到好几张脸时,视觉系统可能也会计算出“平均的脸型”,并且把群体中每个人的脸都往这个“平均脸型”拉拢。也就是说,群体中每一张个别的脸,看起来都会有一点像是该群体的“平均脸型”。而我们又已经知道,“平均脸型”是很受欢迎的(当我们把一堆人脸平均起来合成的一张新的相片时,看起来的确很好看)。或许,这就是一个人在群体中会看起来比较好看的原因。
总而言之,大家如果想要看起来更帅、更美、更迷人,就赶快把大头照换成群体照吧!还有,去参加各种联谊活动时,记得找几个朋友当绿叶喔!
低频男声无往不利
宅男腐女们在社群网站上透过群体照展现出较高的吸引力后,总不能一直隐身网络不露面,丑媳妇总得见公婆,而丑女婿也得要见岳父岳母啊!遇上心仪的男、女生,就算先不见面,也该打电话联络一下吧。这时候,就是可以利用声音让对方留下好印象的机会了!
究竟要怎样利用声音呢?答案就是压低声音说话!(这招可能只有男生可以使用!)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家布兹(David Puts)发现,当两位男性在约会实验中相互竞争时,自认为具有优势的人,常常会不自觉的压低说话的声音。
但是,干嘛压低声音?难道女性会觉得低声频的男性比较吸引人吗?
没错!女性不但喜欢低频男声,而且在女性荷尔蒙的影响下,更是会不自觉的喜爱低频男声。研究显示,排卵期的女性,常常会不知不觉的认为低频男声特别迷人。而且,一个巴掌拍不响,男性也会不自觉的认为,女性在排卵期的声音比较性感。
那么,为什么低频男声会受女性欢迎呢?
原来,低声频的男性通常有较多男性荷尔蒙。事实上,青少年在青春期变声时的“鸭公声”,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体内男性荷尔蒙增加、导致声带改变。当然,另外的可能原因,就是青少年会下意识的想要通过低声频来吸引异性,并因此主动但不自觉的压低声音说话。毕竟很多时候,连成年人都会不知不觉的受到荷尔蒙的影响,更何况是青少年。
写到这边,就得实际问问女性读者们,你们真的爱低频男声吗?苦命男士们的人鱼线都已经练不出来了,难不成还要加练重低音?
无奈的是,声带毕竟是天生的,压低声音也有个极限。有些男生天生声音又尖又高,再怎么压低声音,也是于事无补。还好,声音只是社交秘技中的其中一招。如果各位男性读者真的无法压低声音,那就来试试以下其他方法吧!
触碰悄悄让人产生好感?
压低声音开口说话取得好感后,又该如何更进一步呢?接下来就帮大家介绍适用于西方社会的一些隐藏社交技巧。至于适不适合东方人,就请大家自行斟酌啰!
这个社交秘技,就是适时适当的“触摸”对方!
大家知道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是什么吗?答案是皮肤!而皮肤所传达的触觉,更是非常原始且重要的一种感官知觉,尤其是在传达情绪时,触觉更是特别有效。早期的研究,都以为情绪传达的主要方法是透过表情、声音和语言,而忽略了触觉。直到最近,一些有趣的实验才发现,其实光靠触觉,就可以传达和分辨各种不同的情绪。
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心理系教授凯特奈(Dacher Keltner),就曾在一系列的实验中,要求受试者只能用触摸的方式,来把情绪传达给另一位蒙着眼睛的受试者。结果发现,包括了生气、恐惧、哀伤、恶心、恋爱、感激和同情等各种情绪,都能成功地通过触觉来传达和解读。
由此可知,如果想要对方感受到你的情绪,的确是可以透过触摸来传达。而且,如果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触摸对方,那就可以把正面的情感信息传达过去。但是要注意喔,这里的“神不知鬼不觉”,不是变态式的偷摸,而是适时、适所的友善触碰。
在许多以西方人为主的社会行为学研究都发现,适当的肢体接触(例如友善的触碰对方的前臂),确实可以增加对方对自己的好感。例如,这个技巧可以增加路人愿意填问卷的比率、提升舞会中邀舞的成功率,并让搭讪者更容易要到电话。还有,在餐厅中,服务生采用同样的技巧也可以让小费增加3%,而顾客饭后加点甜点的比率也会增加20% 。
不过,在使用这招之前,大家得先斟酌一下国情与文化的不同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朱拉德(Sidney Jourad)就曾经做过一项非常知名的观察研究,他在世界各国观察不同文化的人种在交谈时互相触碰对方的频率,结果发现,英国和美国人平均每小时只触碰1到2次,法国人则有110次,波多黎各人最热情,平均每小时触碰高达180次!至于比较保守的亚州人,恐怕次数就更少了。在一个大家不常相互触碰的环境中,随意触碰对方,可能会招致反效果喔!
还有,在台湾这个男人只是驼兽、没有高富帅就不是人的地方,大家更是要小心使用触碰这一招。女生摸男生一把,肯定会有效,但男生摸女生一把的话,你最好先确定自己跟金城武一样帅!
红色的致命吸引力
最后一个小技巧,就是运用热情的红色,来让自己更吸引人!这个技巧,特别适用于女性朋友。各位女士们如果想要成为万人迷,先别急着去韩国做整型美容。试试看红色的衣着,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知道大家已经迫不及待想试试了,但是在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类的视觉如何感知红色。
在生物的视网膜上,负责感光的细胞主要分为两大类:杆状细胞(rod)与锥状细胞(cone),前者主要负责夜间视觉,而后者主要负责日间的色彩视觉。大多数的脊椎动物,至少都有两种以上的锥状细胞,一些鸟类、乌龟和鱼等则有多达四到五种的锥状细胞,分别可以感应各种不同波长的光波。目前已知具有最多种锥状细胞的生物,应该是螳螂虾(mantis shrimp),这种虾子至少拥有十种以上的锥状细胞。
至于哺乳动物,则多半只有两种锥状细胞,一种可以感应中长波(绿光),一种可以感应短波(蓝光)。哺乳动物中,唯一具有三种锥状细胞的应该就只有旧世纪猴(Old World Monkey)和人类了,在这两类生物身上,多了一种感应长波(红光)的锥状细胞。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哺乳动物的锥状细胞种类,竟然会越演化越少呢?照理说,锥状细胞种类越多,视觉上辨识色彩的能力应该会越好,怎么演化到了哺乳类,却变得只剩下两种?有一种假说认为,哺乳动物的祖先在中生代时期(Mesozoic era)为了躲避恐龙,因此多半为夜行性,而由于锥状细胞在夜间无法发挥作用,久而久之就退化了,最后仅保留了两种锥状细胞。
然而,人类和旧世纪猴到了演化后期又重新演化出第三种可以感应长波(红光)的锥状细胞,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仔细探究一下红色这个有趣颜色的生物意涵!
红色,是一个在演化与生物现象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颜色。早期的理论认为,如果灵长类拥有可以感应长波(红光)的锥状细胞,就比较容易侦测到成熟的红色果实,因此具有演化上的优势。但新的理论认为,其实这些可以感应红光的锥状细胞,也可以帮助灵长类动物从同伴的“脸色”中找出一些重要的讯号。
举例来说,当身体健康、以及体内男性荷尔蒙(睪固酮)浓度较高时,脸部就会透出红润的气色。此外,一些灵长类在生气时,脸也会变红。这些特征,都透露着与生存和繁衍息息相关的重要信息,例如,身体健康表示是适当的交配对象、睪固酮浓度代表社会地位、是否生气则会影响生物在竞争阶级地位时的打斗情势判断。
正由于红色常常传递出重要的生物信息,具有可以感应长波(红光)锥状细胞的灵长类便再度于演化中脱颖而出。而这样的演化结果,也导致我们每次看到红色时,就会不知不觉的产生一些心理和行为反应。
或许正是因为红色容易引起特别的生理反应,现代生活中常常刻意使用红色来传达危险以及警示信息(例如红灯跟许多警示标志),这种后天的连结学习又更加强化了人们对红色的注意和反应。而人们对红色的注意和反应,也不时的在运动和竞技场上出现一些有趣的效应,例如,不少研究和统计都发现,穿着红色的队伍或选手,似乎都有较高的胜率。
说了这么多,到底该如何使用红色来让自己更迷人呢?
答案很简单,女生只要身穿红色,就比较有机会吸引男生。研究发现,男性觉得穿着红色的女性比穿着其他颜色的女性更具吸引力,而且通常并不知道自己受到颜色影响。有趣的是,女性有时候会下意识的运用这项技巧,例如,女性在排卵期时,就特别喜欢红色和粉红色的衣着,而且自己通常也不会察觉到这个现象。下次要出门约会时,大家不妨试一试喔!
文章最后,考考大家一个有趣的小问题:女性排卵期爱穿红色的现象在冬天特别明显,但在夏天却不明显,这是为什么呢?原因非常简单。各位猜猜看吧!
我想大家应该都猜到了。答案就是,女生们在夏天可以放大绝:“露”!穿着清凉、露出肌肤,使用这项最原始的武器后,就算不穿红色,也可以所向披靡!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