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印度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吗

越来越多的外国资金转往印度投资,不少中国企业也对印度兴趣渐浓,尤其是在中国政府推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不少中国中小企业家更是跃跃欲试,准备“走出去”前往印度。但是,居于众多因素影响,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的资本市场可以考虑,但如果是前往印度投资办厂则一定要谨慎。

不少人提起印度,或许第一个想起的是瑜伽、咖喱和玩蛇人,但是从2015年初开始,如果翻开国际主流媒体的版面,会发现对印度的报道,清一色是夸赞其经济成就。过去在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下不那么起眼的印度,去年以来不仅成为国际资本市场新宠,不少分析人士甚至预测它的经济增长速度明年就将超越中国。

国际市场和舆论今天对印度的赞誉,犹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中国的赞誉,不同的只是把“China”换成“India”。

必须承认的是,受益于经济改革、油价下滑和年轻劳动力的红利,印度未来的发展前景确实让外界充满期待,慢慢地成为除中国外的另一投资热土。即使在笔者所身处的香港,过去数十年来,对印度也一直不乏赞美之辞。

例如,印度人的团结是有目共睹的,甚至已经成为印度的核心优势。在香港的金融圈,由于印度人普遍数学好,英语读写佳,表达能力高,往往比中国人更能获得外资投行欧美老板、公司股东的青睐,从而晋升为中高管理层。这群印度人出任中高管理职务之后,将“任人唯亲”作为优良传统,非常喜欢提拔印度同学、同乡,一人“得道”,同乡同学一起“升天”,所以,香港的金融圈中国人虽然多,但不少中高职务却掌握在印度人手中。

又例如,香港人普遍认为印度人很精明,甚至比犹太人更厉害。香港的老一辈商家和媒体,在谈及和印度做生意时,总会告诫要小心和印度人打交道,有个段子也经常被他们挂在嘴边:

一个香港人要给一个印度人1000元,当他交给印度人10张面值100的钞票时,印度人会当面数钱,并在数钱时只会把钞票从第一张掀揭到第九张,永远不会把底下的第十张钞票掀过来。这个动作虽然小,但这正是印度人的精明之处,万一香港人一时大意给多了一张钞票给印度人,印度人如果把底下的第十张钞票掀过来了,香港人就能看到有第十一张钞票,会向印度人要回来。

发生这种事情多赚100元的概率如此之小,竟然也被印度人计算在内,可见其精明。而且不少香港人也认为,印度人即使表面上非常热情,但心里想什么,连统治了印度几个世纪的英国人都弄不明白,香港人也就更不明白了。有经验的香港商人都不会也不敢轻易玩小手段糊弄印度人。

笔者之所以讲上面的段子,那是因为不但越来越多外国资金转往印度投资,不少中国企业也对印度兴趣渐浓,尤其是在中国政府推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笔者身边一些中小企业家朋友更是跃跃欲试,准备“走出去”前往印度。

笔者对此则是做出劝告,认为投资印度的资本市场可以考虑,但如果是前往印度投资办厂则一定要谨慎。

其一,印度总理莫迪的改革能否持续成疑。莫迪2014年5月上台之后,推出税制改革、吸引外资、出售国有资产股份、开启私有化进程等一系列改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改革虽让国际市场充满期待,但结构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差、识字率低和社会文化等的转变,均难以一朝一夕能够完成。更严重的是,印度多党制喧嚣的政治民主,将长期限制印度经济的增长空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这样评价印度:

“印度其实不是一个国家。是凑巧沿着英国人兴建的铁路沿线的三十二个民族之集合体。英国人来了,征服他们,并建立统治权,把一百七十五个王侯之邦纳入统治,由一千个英国人和数万名培养成思维、行动都像英国人的印度官员来治理……印度宪政制度有其局限性,印度的政治制度不允许其以高速度前进……不论政治领导人想做些什么,必须在中央通过非常复杂的系统,然后到了各省,还要经历更加复杂的系统.……印度人必须以他们的宪法、他们的种族结合、他们的投票模式及其产生的联合政府所决定的步调来动作,其决策过程相当困难。”("LeeKuan Yew: The Grand Master's Insights o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2013)

因此,除非印度新领导人能够消除政府决策拖沓阻碍经济竞争力的壁垒,否则等蜜月期一过,后遗症并发,“莫迪经济学”或将遭遇日本“安倍经济学”现今的尴尬处境,难以为印度经济释放更多新的活力。

其二,印度的投资氛围、投资环境并不太佳。印度不少官员仍有“商人赚钱致富是通过罪恶手段”的价值观,不少官员认为从商者只是投机者,并未以社会福祉为己念,他们这种价值观对印度本地商人如此,对外国投资者更如此。

此外,国际媒体如英国《金融时报》,曾大幅报道印度政府在信守协议方面的负面记录,“印度屡次在其他人认为其已经同意的贸易事项上反悔,它还在气候承诺上反悔……”,《金融时报》将印度这种不遵守协议的行为称之为“无赖”。

而且,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平衡对今日的印度也是大问题。韩国企业浦项制铁公司2005年拟在印度一个森林地区投资120亿美元兴建一家钢铁厂,作为当时印度最大的一项外国直接投资项目,虽然已经获得了政府的环境许可,但在印度民众的极力反对之下,该项目一搁置就接近10年。

其三,中国企业家尤其要注意的是,印度对中国有疑心。除了历史因素之外,尽管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主题是和平、发展、互联互通和包容,但“一带一路”的范围涵盖了整个印度次大陆,印度众多舆论、民意甚至是部分官方人士,都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中国要“围堵”印度,遏制印度发展的手段。

在印度的这种心态之下,中国政府除了要通过官方渠道、国际舆论、智库和学术机构等平台充分向印度阐述“一带一路”的内涵,以消除印度的疑虑外,准备前往印度投资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也要审慎考虑印度对中国的疑心会带来多大的投资风险。

当前,有不少国际学界观点认为,印度经济随中国之后崛起,国际资金先后在两个时期进入中、印两国投资,既不会分薄了国际资金投资两国的量与质,也不会削弱了市场的集中力,在中国要撤离的企业,可以选择去印度,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另一“世界工厂”,这无论是对中国、对印度甚至是对全球都是好事。

笔者对这种观点大部分同意,但有部分保留。原因是目前的情况下,印度适合大多数国际企业前往投资,但暂时未必适合中国企业前往投资。除非中印地缘纷争得到解决,印度能够抛弃疑虑,放下“龙象之争”的心结,以及印度进行深度改革令投资环境变佳,中国企业的“走进去”、印度的“引进来”才能为中印两国带来真正的机遇和红利。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