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无风雨也无晴

——漂洋过海而来的日本文艺与我的生活手记

禾 木

我相信这是一种安排。

2009年夏末,读惯英美文学作品的我,坐在明亮宽敞的大学图书馆里,偶然在经常翻阅的报纸副刊版面上发现一个全新专栏——专栏名叫“留学中国”,作者名唤高濑太郎——初听之下就知道,他是从与中国遥遥相望的日本漂洋过海而来,仿佛还携着太平洋咸湿的海风,吹散开长夏的最后一丝灼热。

高濑太郎娴熟地使用中文,书尽五味杂陈的生活随想,不造作不虚伪,尽管琐碎,但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绪真实而自然,读罢令人回味无穷。处理一份时过境迁的爱情,徘徊在红绿灯交替闪烁的十字路口,甚至是如不经意扣错一颗盘扣这样的细末之节,通过作者的细腻体察,均被寄托以或轻或重的杂思。“我几乎用尽了自己的真心,当时什么都没做”——诸如此类的文法简单的短句犹如一声声温柔的叹息,散落在文中,带给人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由此,一扇对我来说崭新的窗子被轻轻打开。我开始主动接触日本文艺作品,从文学到电影再到音乐,期望透过这一扇扇小窗了解其背后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同时从中找到某些跨越地域和民族的共鸣。

《横道世之介》:很高兴认识你

“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生在海港小镇的青年横道世之介一脸懵懂地出现在东京街头。正如他那个有些奇怪的名字一样,世之介仿佛与现代化大都会有着天然的差距,不过这个天生乐观且迂直的大男孩儿很快融入到新生活之中。在喧闹的校园里,他最先与仓持、阿久津唯相识,又和藏有秘密的加藤雄介短暂交往,和纯真无邪的富家千金与谢野祥子谱写了一段浪漫恋情,也似乎曾对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千春姐心怀好感。此去经年,这些人偶尔停下脚步,蓦地想起那个曾给他们的生命留下美好回忆的世之介时,心中会涌起怎样的情感?”

这是关于日本电影《横道世之介》的一段简介,寥寥数语勾勒出全片雏形,云淡风轻,与其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清新隽永的感觉十分贴合。

《横道世之介》全片长达一百六十分钟,我用了好几次才把它看完,有时是躺在木板床上,有时是颠簸在回家途中——别误会,我并非要说明这部电影无聊至极;恰恰相反,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它都能够迅速让我进入导演所营造的情境与氛围之中,这不正是一部佳片应该具备的特质么?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随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脑中时常莫名浮现出这部电影中的画面,最后联想到自己,让我在时隔一年之后不得不提笔为它写下点儿什么。

由日本知名演员高良健吾饰演的男主角横道世之介高高瘦瘦,一头蓬松的乱发像是刚洗完澡拿吹风机随意吹出来的样子。在电影开头,横道世之介身穿宽松牛仔裤、套头卫衣和休闲外套,背着一个大大的旅行包,走出人来人往的新宿车站——他刚刚结束将近十小时的跋涉,自长崎的乡下出发,经由慢吞吞的公交车,再转乘JR铁路线,终于来到东京,正值樱花盛开的春季,他即将开始他的大学生活——他太普通了,我一个不留神,就再难从流动不止的人群中找出他来。就是这么不起眼的横道世之介,他那天生乐观的个性、时刻挂在嘴角的笑容与遇事慢半拍的反应却极其讨人喜欢,因此他慢慢结交了不少新朋友,在他们的生命戏场上短暂出现又悄然离场,令他们念念不忘——或许是在某个易感的深夜,或许是在某天起风的清晨,或许当路过某条熟悉的街道……他们总会想起他来,说不上他具体哪里好,但却记得跟他相处时那犹如清风拂面般舒适的感觉,甚至忍不住要由衷地赞叹一句:“现在想起来,光是遇到那家伙,就感觉自己赚到了!”

整部电影像一首不失活泼的抒情长诗,四位朋友关于横道世之介的点滴回忆分属四个小节,四个小节各有侧重,合而为一便活灵活现地拼贴出他的全貌。

假如,我说《横道世之介》重新塑造了我对于“自我实现”与“成功”等概念的认识,你会不会觉得我言过其实?在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把“成功”简单地等同于名利双收、受人崇拜……还幻想着有一天自己功成名就,被所有人喜爱——这在如今看来是多么愚不可及的想法,姑且不论何谓“成功”,光是要做到令所有人满意恐怕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困难的事情!庆幸,我尚未在这条弯路上走得太远,早早邂逅了电影中的横道世之介——他告诉我,按照自己的步调为人处世永远胜过费心讨好,以单纯友善的态度待人,自然也会收获来自他人的善意;至于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成功,还有什么比得上当他被身边的朋友甚至仅仅有过一面之缘的人谈论时得到一句“认识他真是赚到了”?

如果有一天,我问你:“你都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我希望,你的回答是:“我……很高兴认识你!”

灿若星辰的文学大师

不得不承认,日本是一个盛产文学大师的国度。

阅读日本文学作品之初,机缘巧合,首先步入我视野的是三岛由纪夫的《潮骚》。《潮骚》的故事发生在方圆不足四公里的歌岛,岛上的居民多以捕鱼为业,和善良质朴的民风与壮阔雄奇的海景构成了男女主人公新治与初江从相识到相恋的背景。与川端康成笔下《伊豆的舞女》贯穿始终的忧悒哀婉不同,三岛由纪夫赋予年轻人表达爱情的方式热烈而直接,容不得暧昧不明,更容不得游戏轻浮,哪怕连试探都容不得犹疑。起初,初江的财主父亲极力反对女儿跟出身低微的新治交往,新治迎难而上,勇敢地出海搏击风浪,以实际行动向初江的父亲证明自己出众的能力,最终赢得幸福——听上去就是这么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故事,全因为作家将一对青年男女无畏无惧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变得感染力十足。

如果说《潮骚》是属于夏天的故事,那么《雪国》毋庸置疑属于冬天。不谈情节,单读“语言魔术师”川端康成的描写,所获得的美学感受同样震撼——“天空里淡淡的晚霞,将山的轮廓勾成一圈深蓝色。月色已不那么白,只是淡淡的,却也没有冬夜那种清寒的意态。空中没有鸟雀。山下的田野,横无际涯,向左右伸展开去。”——他善用白描手法,妙笔生花,日本冬日的清冷景象可见一斑。小说里,被雪浅埋的村庄拥有同常年覆雪的富士山顶一样华贵雍容又不失宁静的气场,不同身份、个性的人或定居或暂留,各自安放热望与哀伤。

雪,是的,不仅川端康成,岩井俊二也提到了雪。《情书》一开场就是苍茫大雪纷纷扬扬地落在男孩儿晶亮的眸子里,落在男孩儿和女孩儿初遇的街道上。很多时候,我久久地凝视《情书》电影版的海报,情不自禁地猜想女孩儿藤井树仰起脸,究竟是为迎接第一场冬雪,还是男孩儿藤井树空落无着的吻。“你好么?我很好。”伴随这样的自问自答,婉转曲折的爱恋未完,皑皑白雪早已掩埋两人一路走来时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与短短长长的车辙。

同为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给人的感觉又有不同。在《海边的卡夫卡》一书自序中,他写道:“年龄在十五岁,意味着心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碰撞,意味着世界在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游移,意味着身体在跳跃与沉实之间徘徊。”摆脱岩井俊二笔下或唯美或残酷的成长模式,田村卡夫卡君辍学离家,奔赴远方,立志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在摸爬滚打中实现自我——这种向外不断扩展以求心智成熟的行为,与时下日本青年当中大为流行的“宅文化”截然不同。

此外,渡边淳一、大江健三郎、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等众多日本作家均可以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的文学大师。难以想象,一个小小岛国,其文学作品的数量与质量竟如此可观,它们不断地被翻译出版,与我发生一次又一次美丽邂逅。

我常常想:若少了电影、书籍、音乐,我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大概,会同村上春树笔下那种没有“小确幸”的人生如出一辙——“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

2014年——我接触日本文艺作品的第五个年头——漫长的雨季过后,晴日连连,长期两点一线的生活令我的心境日趋平和。偶有闲情,我结束一天的工作之后,选择穿街过巷,步行一小段路,却不再被街边漂亮精致的洋果子店以及更多活色生香的生活细节所吸引。洋果子店里有西点,有油画,有笑容干净的少女……如同一场色泽明艳的梦,然而,终究梦过无痕,自己已然不是当初爱做梦的少年,心中若有似无的青涩情感亦如春末暴雨,来得快也去得快。

唯一难以割舍的是书页间、影像里、旋律中,那些有着真实质感的故事与感悟——随着故事的发生地从逼仄巷弄转到城郊公寓,从家常菜馆转到高级餐厅,从便利商店转到超级市场,从暧昧剧场转到神圣教堂……我的视野亦从居住多年的南方小城转向广阔的大千世界。不断变换的地点、交错的时空融会成一张空前盛大的地图,任由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去去。敏感如我,一直站在相似的场景里,循环播放熟悉的歌曲,不愿放过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温柔线索。

“就这样,我不断地更换认识的人,也不断地使自己进入不认识的人们之中去。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只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个人努力过下去。”日本新锐女作家青山七惠在其代表作《一个人的好天气》收尾处如此写道,虽谈不上是我的写照,却不妨碍我心有戚戚焉,以至于将那样一本薄薄的小书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沉浸其中,度过许多个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白日午后。

于我而言,在奔跑不止的流年里,书、影、音如同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梦,装点着一个个平淡如水的日子;而源于日本的远渡重洋而来的文艺气息,注定是点缀其中,令我无法忽视的一串明丽音符。

《小溪流》2015年第2期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