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改变卫星云图的事业

如果说一个刚学会涂鸦的孩子在地球仪上写写画画,我们会觉得很自然,但如果是一位成年人正在通过生态修复让卫星云图发生改变,我们会好奇地问:“这是真的吗?”这种把梦想书写在大地上的公司,就是内蒙古和盛生态育林有限公司。

在黄河岸边,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的周边,有一片生长着四千万株“蒙树”的林地,这就是和盛生态的事业之所在。和盛生态的生态修复项目,是由老牛基金会、内蒙古林业厅、大自然保护协会和绿色碳基金联合发起,目的就是在关键的土地上恢复植被,使之实现人们赖以生存的一些服务功能——气侯适应、植被恢复、水资源管理和绿色产业。

生态修复的核心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那里是400毫米等降雨量线的所在之处,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汇地,由于人类农耕范围的扩大,导致这一带土地应有的防风固沙功能丧失掉了。赵全生说:“在2004年之前,这里夏天是农田,到了冬春季节,土地就裸露出来,没有覆盖物。而北方的秋冬季节经常刮风,而且风力常常很大,于是本就贫瘠的土地又被卷走了大部分养分,从而导致了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这里本来是防风固沙带,应该把西北风阻挡下来,但现在恰恰相反,西北风到了这里又卷起了更多沙子,飞到了华北地区,就加重了华北地区的沙尘暴。”

而自2004年起,这一地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从卫星云图上看,这一带的地表正由浅黄变成微绿。赵全生说:“这一地带的植被正在恢复,水土流失大大减少了。实地走走,你会发现更多变化。小环境小气候变了,野兔、野鸡也多了起来,狐狸、狍子也回来了。动植物的多样性发展起来,就打通了生物迁徙的廊道——从农区到牧区的生物迁徙廊道。”

2008年,和盛生态在荒山植被的恢复中,总结生态修复的有效经验,创建了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修复自然区。从2008年到2011年, 和盛生态的育林基地从一个小苗圃开始,逐渐发展出几万亩的生态林地。在内蒙古盛乐国际生态示范区,和盛生态采用“生态修复保障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支撑生态修复”的模式,已成功恢复了四万亩植被严重退化的黄土丘陵,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山修复和草地修复提供了范例。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一直强调北方的生态安全建设,和盛生态的目的就是通过现代公司的力量,探索出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对祖国北疆的生态脆弱地区进行一个一个的生态复制。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