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军史乡土 > 樟宜战俘营:1942~1945 > 第 4 章 战俘生活初适应:1942年3月至8月
第4节 对囚禁生活的初步适应

樟宜战俘营并不是专门为收容战俘而建的场所,没有林立的哨塔,也没有四处扫射的探照灯和密密麻麻的铁丝网。这里原是一处兵营,号称“世界上最现代、配置最好的军事基地之一”。17盟军在新加坡战败投降后,基地内的大多数建筑并未毁坏,有的只是表面轻微受损,因此被日军用为战俘营。尽管这里条件不错,但盟军战俘仍抱怨不休,认为战俘营人满为患,食宿条件非常糟糕,这主要是由于此处收容的战俘远远超过了兵营的设计容纳能力所造成的。18

樟宜基地地处新加坡东侧的樟宜半岛,占地广阔。要守卫这里,日军必须投入大量专门人员,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派出足够的人手,这是因为日军和盟军战俘都认为越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樟宜战俘营的看管极其松懈,使这处战俘营成为一座很特殊的囚禁场所。

肖恩少校在战俘营中找到了一处舒适的住所。他在日记中写道:

能在海边找到这么一处美妙的棚屋并住在这里,我不禁感觉非常幸运。只是不知道我们能在这处“傻瓜天堂”住多久。19

炮手F. W. 克里斯蒂(F. W. Christie)说,战俘营的日子其实很悠闲,比如3月6号这一天,他所做的只是“整天在阴凉处闲晃”。20里弗兰德·钱伯斯(Reverend Chambers)对战俘营的生活爱恨交加。他在日记中写道:

我恨这个美妙的地方!

他觉得自己的牧师身份对适应战俘营的生活帮助很大:

之所以能在这里坚持下去,是因为知道自己还是有用的,还是被人需要的。21

不过,也有一些战俘不怎么走运,战俘营内早期的舒适、懒散生活反倒让他们滋生出各种不满,这些不满主要是针对待遇不平等的。罗姆尼军士说:“准将的屋子,连同周边的军官住所都‘豪华’得没边,他们的饭桌上居然会出现乳猪!”对自己的直接上司,罗姆尼也表现出极度不满。他在日记里写道:

昨天布告栏里出现了一则通知,让我们把多余的钱贡献出来“借”给组织以渡难关。不会有人对此作出回应的。我们觉得,这些钱一旦贡献出去,很可能会被负责的军官揣进自己兜里。看看吧,他们现在已经比士兵们生活得好多了!自从我们被关进战俘营后,就没见过准将的身影,倒是雪兰莪营(Selangor Battalion)营长詹姆斯上校每天都会出现。22

赛利尔·库姆斯也认为“己方军官比日本人更能把事情搞糟”。23战俘们大都怀疑自己是被人为地保持在一种貌似繁忙的状态。当他们被命令去樟宜一处大草坪上捡树叶时,这种感觉尤为强烈。24

究其原因,战俘们对高级军官的不满部分源自懒散的囚禁生活。马来西亚人W. W. 马什(W. W. Marsh)中尉称:“允许一支被俘的军队自我管理是不可思议的安排,对军官们来说,很难让战俘们像以前那样保持应有的纪律。”25大多数战俘都认为,在他们的囚禁生活中,传统的军队纪律和对上级军官应有的尊重不应该再继续保持下去。这种感觉部分植根于这样一种信念,即军官们没有在战役中表现出应有的水准,不值得再受到尊重,也不应该再将指挥权交给他们。同时,樟宜战俘营的管理、环境和条件处处出人预料,所以战俘们认为在此处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也不是不可能的。在畅销书《裸露的岛屿》中,罗赛尔·布莱登(Russell Braddon)开篇以《虚假的囚禁》为题描写樟宜的战俘营生活,对那里的早期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樟宜是一处实实在在的战俘营,因为那里关押了大批战俘;但同时,马来亚司令部不顾环境和战俘们的心理变化,试图强行在那里维持一套虚假的军事纪律与架构,以等待英军卷土重来。他们作出的所有决定都基于两个原则:第一,保持全套的师团级参谋班子;第二,通过许多不明智和不必要的命令,保持军官在普通战俘面前的优等地位。殊不知,他们试图保持下来的参谋班子整天无所事事,既没取得任何工作成绩,也没尽到师团级军官应该尽到的责任,更加激起了普通战俘们的不满。26

尽管被俘的高级军官在战俘营中比和平时期有所收敛,但仍有不少普通战俘对他们表达了强烈不满。霍纳尔上尉总结原因时认为,这种现象是囚禁生活造成的:“虽然不那么令人高兴,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战俘生活让那些原本自重身份的军官改变了许多。他们成了一群自私、吝啬、不择手段的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27肖恩少校的看法与霍纳尔相同。他说:“战争让许多人发生了奇怪的变化,有些人表现出极其糟糕的一面,自私、吝啬、不诚实等等,在战俘营中比比皆是。”28大多数对战俘营的描述想当然地认为战俘与战俘之间是无私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詹姆斯·克莱维尔(James Clavell)在他的著作《鼠王》中对战俘营中的自私行为描述得淋漓尽致,并称其为自己在樟宜战俘营生活中体会到的“主旋律”。

在战俘营内牢骚、不满满天飞的同时,马什中尉敏感地预见到樟宜的各种资源是有限的,但要让战俘们认识到这一点相当困难。马什还意识到,有些战俘的短视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并不符合整个战俘营的利益。他写道:

麻烦在于大多数原本伸手可得的物资消失不见了。比如说木材,大都被战俘们用来烧火做饭,现成的用光了,懒惰的他们也不肯去砍几棵树回来。有时候,他们会砍几棵椰子树,那是因为这些树离得很近,而且容易砍伐。但要知道,它们并不是理想的烧柴。29

对宝贵的、不可替代的资源的保护是重要的,但只有时间能让人们意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最终,战俘们还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从某种程度反映出他们已经接受了可能会被长期关押的现实。但战俘营中的短视行为仍然存在。当大批战俘作为劳力被送出樟宜时,有些人认为不再需要那么多炊具,把一些重要的厨房设备送了人,30但他们立即收到禁止再这么做的命令,未经允许拆除棚屋、用拆下来的木料烧火做饭的行为也被严令禁止。31此类命令很快让战俘们意识到囚禁生活将是漫长的,至少不会如想象中那么短暂。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