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3节 初识美国公立高中

美国公立高中的建筑布局大同小异,我在驻校作家期间,每星期去附近各城镇的学校讲座,见识了不同区域的公立高中。一所高中,千多学生,教学楼外观上都是相似的长方形深褐色砖墙建筑,学校的剧场体育馆包括篮球场都设在这栋长方形大楼内。

美国高中是学分制,课程设置类似于中国大学本科,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因此虽是高中却没有固定班级,且常常会和不同年级的同学坐一间教室。一节课五十四分钟,课间休息五分钟,学生们在课间五分钟里按照课程转换不同教室。因此,下课铃声一响,长长的走廊簇拥着转换教室的学生,楼高四层,地下楼层也有教室,刚开学时,最好带着自己的课程表,以免忘记各节不同课程和教室。上楼下楼,常常需要到储物箱里放书拿书,因为教科书都是硬封面的精装版,每本几百页,非常厚重,这五分钟只够用来做这些事。好在上厕所这件事并非要求在课间完成,要是上课想去,举手报告老师,是被允许的。

由于高中教室是以课程划分,每间教室就有了自己课程的特点,化学课教室就像实验室,有长长的用来做实验的工作台,放着瓶瓶罐罐,艺术课教室则是五彩缤纷,贴满学生的作品。教室里面附有小房间,是课任老师的办公间。

公立中小学的学生不用付书费买书,教科书是从学校图书馆借用,因此必须小心爱护书本,不能划痕折叠,学期结束准时还回,损坏赔偿,逾期不还要罚款。这些教科书都是大开本,厚得像百科全书,硬封面精装本,好几十美元一本呢,多年用下来的教科书已经很旧了,有些书脊已有修补,但被勉力保持住原有的整洁,这是最让我叹为观止的现象,想着国内年年印刷的海量的教科书,眼前幻化出成片树林消失的景象。

长长的走廊,两边排列着被称为log 的储物箱,每个学生拥有一只储物箱,除了放厚重的教科书,还可放衣物鞋子,冬天教学楼华氏七十度的暖气,只能穿T 恤衫,学生上学穿去的羽绒外套、上体育课需要替换的运动服、运动鞋等,包括吃食都可以塞进这只储物箱。

每年寒假前,学生要和counselor 讨论暑假后新学年的选课,counselor会根据学生未来读本科或专科的计划给你一些建议。必须完成的必修课,counselor 一定要给排进课程表里,选修课未必能按照你的心意修到,尤其是热门的选修课。所以,如果迟迟不去counselor 那里讨论课程,想要的选修课可能就拿不到了。Counselor 也会根据学生前一学期的成绩进行调整。对于刚从国外来的学生,关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选择,家长和学生还完全没有概念,counselor 便根据他们从国内带来的课程表做安排。

秋天开学前夕,学生和家长会得到新学年的册子,一本是学校的联络手册,行政办公室老师放首页,之后是全校两千多名高中生的家庭地址和家长姓名,以及学校课任老师的电子信箱,末页是学校领导的联系方式。

手册中有学校当年度日历,学年日历包含一学年里三个学期的开学和结束时间、节假日的停课日子,以及家长会的日期时间。也包含了学校每天的日程表,早晨8: 05 开始第一节课,每节课是五十四分钟,中间休息五分钟,第一节课之前还有early bird(直译早鸟,通常指早起的人,这里指正式上课前的早读课程),early bird 课程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放学时间,除了星期四提前一小时下午2: 20 放学,一二三五是相同的,都是下午3: 20 放学,这应该是全州中小学相同的时间表。这个时段,街上便有黄颜色的校车在行驶,

午餐时间有点复杂,是和第四节课混在一起,学生们分不同时段吃饭,所以上课时间和吃饭时间分ABCD,比如,A 时段吃饭的学生,上课时间是从11: 29 ~ 12: 23,用餐时间是10: 57 ~ 11: 29,B 时段的学生,上课时间分两段,前一段上课11: 02 ~ 11: 18,中间用餐,第二段上课时间11: 50 ~ 12: 23。也就是两千多名学生分成四个时段吃饭,餐厅不至于太拥挤。

每个学生每学期用餐时间不一定相同,由于习惯了前一学期的用餐时间,后一学期开始时,便发生了儿子错过用餐时间这样的事。同样,学期开始时,心不在焉的他会走错教室,假如没有带上学期手册,会突然忘了某节课的教室在哪一间,需到办公室去询问。虽然都是小细节,却也是小挫折的累积,尤其是,他才上了几星期课,便遇到换新学期,在新环境里更加手忙脚乱。

秋季新学年开始时,学生和家长另有一本重要手册,是关于本学年学校课程负责老师和各门课程的阐述。课程部分的介绍很详细,帮助学生和家长就学生未来发展做一个系统的规划。

高中体育系在学校是个受到高度重视的系科,这也部分体现了美国校园文化的价值观——擅长运动的学生在学校受欢迎,尤其是橄榄球队和篮球队的顶尖队员,他们绝对是校园里的明星学生,走在学校走廊,后面尾随一大批粉丝。而那些功课好的学霸们却被贬称为nerds(此译书呆子),男生们似乎很不喜欢被称nerds,我朋友说他儿子为了不做nerds,故意把自己的分数弄得低。

延续到成人社会,运动仍是一件非常受关注的事。且不说有钱人多么重视健身,擅长一两项运动是他们的成功标志之一,普通民众对运动的狂热劲头在爱城亦可见一斑。

我们这么一座小城的down town 竟有八万人观席位的球场,是秋天美国大学橄榄球赛季的赛场之一,当本城的球场成为主场的前一天,down town周围马路边上搭起帐篷围栏,外州观众已陆续赶来,周边的旅馆都已爆满,警车停在各街口,预示着一场狂欢的到来。

到了比赛当天,除了主干道,周边的小街泊满外州来的车子,甚至我们公寓的停车场都被外车停满。比赛还没有开始,人们已经开始喝酒,有人在露天开起派对,头上绑着绸带写着各种支持口号的,并不只是年轻人,上年纪的男女也一样疯狂,他们在街边空地放着音乐跳起舞。比赛正式开始,观众席里已有一部分人喝醉了,各种叫嚣嘶喊,啦啦队表演堪比百老汇歌舞。朋友劝我想法弄票进球场体验一番,对一个体育盲,看疯狂的观众、看啦啦队表演远比看球赛过瘾。

赛季的周末,城里空气中弥漫着狂热痴迷,那种high 劲头让我们这种对球赛没有兴趣的人觉得自己被out 了。这些球迷每人每年花在秋天赛季的开支,据说也是他们一年里最大一笔开销,包含每星期的飞机票、酒店住宿、球赛门票、餐馆酒吧,等等,中西部美国男人仿佛个个是球迷。

除了备受重视的体育系,这所西区高中还有十四个系,分别是:艺术、商科、英语、家庭和消费者科学、工业技术、语言艺术、图书馆、数学、音乐、体育、科学、社会研究、特殊教育、外语。

其中的“家庭和消费者科学”课程不仅实用,应该说非常体现与我们国内不一样的教育观念,这个系里有编织、烹饪、屋子设计、照料孩子,以及照管自身的常识和技能,尤其最后一项,是为学生将要去大学开始独立生活做准备,让你学会如何租房、打扫、购物、做经济预算等各种家务,以及,在心理上、行为上、两性关系上学会如何为自己负责。

孩子的动手能力训练直接影响自我人格成长,我也是在美国文化环境中,越来越明白让孩子去打工比他拿到好成绩更重要,孩子们为自己赚生活费同时是学会为自己负责,而我们这些中国家长往往把打工学做家务排在成绩后面。

一本高中课程手册,开篇便是关于平等的阐述:本州本学区反对各种歧视,包含民族、宗教、性别、出生国、信仰、年龄、婚姻、性取向、老兵身份或者残疾,如果遇到这类歧视或不平等待遇,联系学区的平等协调办公室(列出了地址和电话),等等。

但是,也正是在诸如此类看起来是正面的信息里,获得的反面信息却是,歧视仍然是这个国家的社会问题。

这本手册还包含高中毕业生必须达到的各项指标,如果在学年里修课少,学分完不成,可以在暑假补修高中课程,或者去社区大学修课拿学分。

学生在上了几天课以后,发现自己不喜欢这门课或不喜欢这门课的老师,或者学生觉得自己还有能力增加课程,学校给予学生增修或弃修课程的时间。每个新学期学校给你三天时间增修课程,给你三个星期弃修课程,假如这门课最初分数不及格或不理想,三星期内弃修不会算成绩,假如中间或最后总成绩不及格要重修,这门课的成绩是要算进平均分里的,也就是,会影响你的GPA,而平均成绩包含了平时的作业完成状况(不按时交作业会得零分),课堂测验以及期末考试,申请大学要看你的GPA 和SAT 成绩(或ACT 成绩),以及自我陈述的文章。

美国高中设立了一些大学课程,简称AP 课程,等于是提前完成大学的部分教育。这些多是大学第一年的必修课程,每年全国范围有统一的AP 课程考试,读了AP 课程,还要通过AP 统一考试,才算拿到这门课的大学学分。

通过AP 考试拿到大学学分,学生以后上大学家长可以省下这几门大学必修课程的学费,因为公立高中任何课程都是免费的。同时学生本人也为以后本科或专科学习省下时间,可减少未来的学习负担。有人认为进入美国大学本科,才算开始艰苦的学习生涯,这一点恰恰和中国大学相反,中国学生一路经历严酷学业,一旦跨进大学校门,便宣告“松绑”,开始过轻松日子。而美国本科课程,往往要花费五年时间完成。此外,高中修AP 课程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对于申请名校有加分作用,至少,AP 课程成绩提高你GPA 的含金量。

所以,修AP 课程的大部分是华裔学生,如今美国东西两岸的高中,华裔学生有越来越多的趋势,竞争就变得激烈。纽约和加州好学区的高中,华裔学生人数如此众多,以至发生这般现象:朋友的女儿虽生在美国却在上海长大,英语自然不够熟练,初中时被送去上海的国际学校,上海国际学校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一起当然只能讲英语,她的英语因此突飞猛进,回到出生地洛杉矶读高中,班里全是中国学生,想想有些荒谬,到美国高中却是浸润在中文环境,她英语反而退步了。

且不说日常生活里的琐事在异国他乡变成了各种需要学习的过程,学校的信息量很大,称职的家长应该每天上学校的家长网页看一眼,可我很少有时间浏览。所以,关于AP 课程的信息我也是后来渐渐获得,即使觉得有用也未必适合自己的孩子,像AP 课程里的文科部分,英语是母语的学生都未必有把握过关,而数理化部分,又必须先把高中部分的课程都修完,也就是你在高中前两年要修多一些课程,但对于外国学生,还得加修ELL 课程,我可能过于重视让孩子适应新环境,不去push(推动,给压力)他学得再卖力一点。

也许是受了周围美国人的影响,总觉得读完高中申请大学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并没有让孩子非要去读常春藤大学的意愿,儿子将来朝哪个专业发展,他不清楚,我也没有想法。按照美国人说法,他们的孩子到了本科毕业,还不清楚自己未来朝什么专业发展。

美国综合大学本科有个最大的学院——College of Liberal Art and Science(文理学院),就是给还没有专业倾向的学生们读的。事实上,美国几所排名最前的私立college,都是Liberal Arts(人文学院),不设技能类的工科或商科专业,这些私立名校贯穿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即教育不是用来学赚钱技能而是获得必须具备的知识和学养,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人格和学术基础,为他们将来的奋斗提供基本功。

私立名校的人文学院不设研究生院,从这类人文学院出来的学生继续读学位,很受各大名校欢迎,很多学生申请继续去读律师和医生。说到底,进了私立名校就是进了一个圈子。进美国名校,除了成绩单,还需要有其他方面的条件,在学校是否参加俱乐部活动、球队和运动,以及做志愿者,如何陈述自我的文章,都是进名校的条件之一。

只要有经济能力,美国中上阶级家庭更愿意把孩子送进私立college,就是前面说到的人文学院,这类学校规模小,管理严格,老师和同学以及同学之间容易熟悉,学业要求高,学校声誉好,毕业后找工作相对容易,继续读学位,申请常春藤大学也很受欢迎。

假如不打算进收费昂贵的私立名校或常春藤大学,对于美国高中毕业生,选大学并不复杂,一般工薪阶层的美国家长会让孩子在本州的州立大学读本科,因为本州居民只需付一半学费。

美国大学本来就是普及教育,给我们家修水管的工人也都有大学文凭。比较实际的家长认为,孩子读完本科,方向明确了再选择专业继续深造,那时再设法去名牌大学读硕士和博士,因为读高学位也相对容易申请到奖学金,

即使没有奖学金,孩子已经成年,可以自己挣学费。总之,本科时不去拼私立名校,家长负担轻很多。

美国人不太和人攀比,有些家长或学生本人为了省学费,先去收费低廉的社区大学读两年,之后再转到州立大学读大三大四完成本科学分。

有些孩子即使本科毕业也未必清楚自己要什么,他们通常先去工作几年,更成熟后,明白自己的未来方向后再回学校读学位。也有美国孩子一路读到大学觉得厌倦,一时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要什么,便休学去打工,但这样的情况很少发生在华人家庭。

带着儿子去美国读高中,从某种角度,也是一种逃避,从一种恶性竞争的严酷教育里逃脱,仅仅是为了还他一个健康的青少年人生。来到美国最让我释怀的是,无论进高中还是大学,都不是什么人生中的难题。

美国高中虽然要求学生完成数学和科学(包含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必修课,但必修课里课程深浅程度不同,可按照你的能力选择深或浅课程,程度不同但学分一样。选择更深程度课程的学生,可以为读AP 课程做准备,AP课程对于学生之前选读的高中课程是有要求的。

选修课既有比基础课程度更深的课程,比如语言类的创作课、小说课,数学和科学类的honor(直译为荣誉)课程,也有兴趣性的课程,裁缝、烹调、摄像、摄影、雕塑,以及专业性强的课,如会计传媒宗教学等。

美国高中生家长,更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交到朋友,好像有没有朋友这件事远比学业重要,我的美国朋友,从来不问我儿子成绩如何,却常问是否在学校交到朋友。美国家长也没有“早恋”的担忧,恰恰相反,会非常开心甚至骄傲地告诉朋友:“我儿子有女朋友了!”或者“我女儿有男朋友了!”

所以他们见到我儿子,第一句话便问:“有女朋友了吗?”

由于高中学生根据个人程度和兴趣选择课程,每种课程的教室不同,每天七节课,七个不同班,从国内去的孩子有点不习惯,好像失去了某种归属感,移居来此的异乡学生,没有班级这个载体,交朋友变得不容易,尤其是这类小城高中,很多孩子从小认识,已经有自己的朋友圈,这更增加了外来孩子的疏离感。

但放学后有名目繁多的俱乐部,包括同性恋俱乐部,各类球队乐队,所以高中生更多是通过课后的俱乐部和体育艺术活动交到新朋友。

第一学期的几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无论儿子还是我,都有点投五投六(上海话,意为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他忙着适应异国高中的节奏,每天变化数次的教室和老师,不同班级的同学,让儿子眼花缭乱十分疲惫,而让他最疲惫的,当然是语言。这里与东西两岸学校最明显的不同是,学校的中国学生很少,最初一年的课堂,儿子竟没有碰到一个中国学生,这种彻底的完全的不由分说的英语环境未必是好事,虽然会有许多家长认为这是好事,仿佛因此就可以逼使孩子去学第二语言,却不知在最初阶段,增强了孩子融入新环境的难度,必然会给孩子挫折感。

数理化的课程并不难,但用英语听课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高中没有固定班级,当然也不存在班主任这个角色,学校里有需要帮助的事可以找counselor,但找counselor 要预约,她管理几百个学生,随时有学生要找她,不可能随找随到,也许要排队等候,当天预约不到,得等她来找你,这样的人事结构对于孩子也需要适应。

不过,学校功课倒是不多,与往日国内功课比,简直太少了,少到让一个曾经做不完家庭作业的孩子,回到家竟有点茫然有点若有所失。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