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节 谁是新的黑手(一)
-
在这场硝烟四起的货币战中,既有双方间的捉对厮杀,更多是各种力量间的合纵连横。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正试图拉拢欧盟、日本以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以所谓人民币低估也损害他们的利益为由,组织一个“联盟”,将中国描绘为“一个傲慢的大国”,而G20、IMF以及WTO,正成为这些国家对华施压的平台。
红脸和白脸共行,软硬两手伺候,是中美汇率之争的主旋律。
扮红脸的是美国议员,他们大棒挥舞,声称人民币不升值,美国就经济制裁伺候;奥巴马政府则以白脸姿态出场,“因势利导”规劝中国,人民币升值符合中国利益,你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但情况也在出现改变。比如,在2010年6月10日的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在对华问题上的“干将”、美国参议院查尔斯•舒默公开对财长盖特纳说,美国政府应该“做好准备”,因为议员们很快将推动立法,向来自中国等货币“严重失调”国家的商品实施惩罚性措施和报复性关税。
与以往和议员立场保持暧昧态度不同,这一次盖特纳几乎公开对这种“红白脸”予以认同。他说,舒默等人施加的压力和美国国内的广泛反华情绪,有助于说服中国采取行动,“重要的是让中国知道,如果中国不采取行动,美国国会就将采取行动。”
美国知名学者打前阵
在2010年新一轮的博弈中,美方对中国的施压,实则是一个连环的系统,分为“学者-议员-政府-商界”不同的层次——首先是一些知名学者对中国汇率体系恶意攻击,其次是美国国会议员的上纲上线,然后则是奥巴马政府的乐观其成,美国商界则多持坐山观虎斗的看客心态。
在我曾旁听的美国国会中国问题听证会中,2010年3月24日的听证会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次。这也是2007年以来美国国会再次就人民币问题召开听证会,也标志着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人再次将矛头对准了人民币。
听证会由众议院最具影响力的筹款委员会举行,这也足见人民币问题为美国议员“垂青”的事实。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管美国税收、关税以及失业保险各种涉及金钱的法律政策制定,因此该委员会在美国国会各委员会的政治序列中位高权重。
上午10时许,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桑得拉•莱文(SanderLevin)宣布听证会开始。他在陈述时劈头就称,人民币汇率“这一有争议问题”中“没有争议的一点”,就是人民币币值存在低估。他指责,正是因为“低估”,导致在过去3年,美国每年对华外贸赤字达到了2200亿美元。
紧跟其发言的资深众议员达维•坎普(DaveCamp)也宣称,中国对货币市场的干预,是中国经济每年以10%的高速增长以及美国接近10%的失业率的“根源”。换言之,当时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问题就出在大洋彼岸的中国。
在当天出席听证会的四名专家中,我看到了两个很熟悉的名字,一位是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FredBergsten),他是中美“两国集团”(G2)的始作俑者;另一位则是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NiallFerguson),他是“中美国”概念的提出者。
这两位曾鼓吹中美应加强合作的知名学者,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却转而选择了对中国严加抨击。
伯格斯滕宣称,人民币兑美元币值低估了40%,因此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政策,不能被认为是保护主义措施,而是“反保护主义”措施。
弗格森也在听证会上称,当前世界经济失衡的焦点问题,就是人民币币值严重低估,因此,美国财政部应在当年4月15日的汇率报告中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
相形之下,较为年轻的弗格森略为客观一点。比如,他强调,美国不应因此而向中国征收惩罚性关税,因为此举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但伯格斯滕则毫无顾忌,对中国则是大棒挥舞。
在听证会上,伯氏更向美国政府献出了迫使人民币升值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4月15日,也即汇率报告原定出台的这天,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以此划出底线,迫使中国磋商。(美国政府在通盘考虑下,最终决定推迟报告,相关内容参见第一章)
第二步,争取欧盟支持,并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达成一致,以51%的投票权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特别报告”,命令中国立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无法达成这一点,美国仍可要求西方国家掌控下的IMF发表谴责中国汇率政策的报告。
第三步,美国要求世贸组织(WTO)做出裁定:中国汇率政策违反WTO规定并须作更改。按照规则,WTO会就人民币是否被操纵,征询IMF的意见。而作为普遍,美国已在第二步中将IMF为其所用,因此中国无翻盘可能。
伯格斯滕扬言,这“三步走”战略将使全世界聚焦人民币汇率问题,迫使中国不得不采取升值举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新一波对人民币汇率的攻击中,正是这些美国学者,尤其是一些知名学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极为恶劣的效果。
一些美国主要媒体财经记者私下对我表示,他们也对人民币突然成为焦点感到奇怪。一些议员有政治动机这不值得奇怪,但一些学者,尤其是一些知名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攻击,则让议员们喜出望外,因为这使得他们攻击中国有了“正当”的理论基础。
“这些议员现在就对民众说,你看,中国操纵人民币,这可是经济学家们的意见,可不是我们空口无凭。”一位资深美国媒体记者对我说。
在攻击人民币汇率的美国学者中,最出名的两个人,一位就是在听证会上出现的伯格斯滕,作为美国知名的经济类智库的创始人兼所长,伯氏在美国政商两界有广泛影响力,他曾担任美国财政部部长助理,《今日美国报》曾将他评为“十大最能改变你生活人士”之一。
另一位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教授克鲁格曼(PaulKrugman)。克氏曾在2009年末-2010年初在《纽约时报》专栏上就人民币汇率发表过三篇评论文章,矛头直指人民币汇率。他曾公开宣称,外国“有意”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就是因为中国拒绝人民币升值,如果中国不更改相关政策,更多保护主义措施也是“理所应当”的。
比如,在2009年末的一篇专栏文章中,克鲁格曼炮轰中国实行的是“可恶的货币政策”。在他看来,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助长了美国房市泡沫,从而促使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而且中国的货币政策,从其他国家攫取了原本不足的需求,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增长。
克鲁格曼的观点就是,人民币必须大幅升值,美元贬值则属天经地义。他说,美国财政部认定中国没操纵汇率,让他大失所望,这简直是开玩笑;至于外界担心中国可能因美元贬值抛售美元储备,克鲁格曼也毫不在意,称如果中国这么做,将帮助美元贬值,干了“美国不能干的事情”,“我们应该向他们发一封感谢函”。
在2010年10月1日在题为《与中国较量》的文章中,克鲁格曼更尖刻地说,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中国货币问题迄今没有任何结果,“而且今后也不会有任何结果,除非以报复相威胁。”
对于美国学者的这种说法,让中国官员也大为诧异。据知情人士向我透露,中国官员他们曾当面质问伯氏:你这个40%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只要有目标,任何数据其实都可以“算”出来的。虽然算法未必科学,但恶劣影响已经铸就。这种“中国通”反中国现象,或许是值得中美政界和学界今后仔细思考并小心应对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