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5节 附录四编后记

  陈赓同志曾对我二哥说,“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为革命,她奋起抗婚,又与后三位丈夫生离死别;三次被捕,坚贞不屈。在白色恐怖下,英勇机智,营救同志,保卫首长。她巧妙地利用银行家的身份,为地下党筹措资金,出色地完成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巨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饶漱石粗暴地不承认她的党籍党龄,她下决心从基层工作做起,又不幸受到潘汉年冤案牵连,前后失去自由共十七年。但她始终无怨无悔,对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摇。
  
  她的理想主义精神,是我们子女的最大精神财富。
  
  自1963年她第一次从秦城回家开始,就不断地上书申诉,其中包括多次写自传体材料。平反之后,她的老战友们,如茅盾、袁溥之等等,多次鼓励她写自传、写回忆录。她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党的地下工作的一部分,恪于纪律,不宜公开发表。从确保家父及一些多年合作的老朋友的安全起见,当时确也不适合对外公开。但她也认为真实地记录下经历的革命年代,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她陆续讲述过一些片断,有些记者也据此写过一些报道,但这些文章常有一些作者的主观臆测而不尽翔实。直到1993年她老人家定居杭州后,时移势转,她才下决心动手写自传。每天口述一盒录音带,讲完之后,由杭州大学勤工俭学的学生按录音记录为文字。1996年,请浙江省政协原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叶炳南同志根据那份校对过的录音稿着手整理。其间,她多次住院,叶又工作繁冗,进度不快;她老人家对自己的录音稿也不满意,又动手重新写过。诚如叶炳南所说:“黄老所回忆的生平经历,跌宕起伏,极富传奇性,时间前后将近一个世纪,人物涉及社会各界的诸多知名人士,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十分错综复杂。”直到2000年夏天,初稿才完成。其后又由原《安徽日报》党组书记、我们的表姐钱林梳理成二稿。允中的女儿弘莘仔细地阅读了二稿后,提出应该为年轻的读者着想,对人物和时代背景作些介绍。我们姐妹二人在参阅了一些与妈妈同时代人的有关资料,接受了年轻人的意见,增加了一点描述时代背景的文字,形成了如今的三稿。全书约有四百多位与她有过工作关系的人名出现,不可能都加以注解,而且她写的只是与这些人因工作而接触的情况,不可能对每个人的生平都作全面介绍。
  
  党的地下工作,环境险恶,很多又是单线联系,家母记述的情况是她自己经历过的,不可能是全面的。例如,书中提到许多在抗日战争中合作的朋友,有的人也和她一样隐蔽了真实身份而以脱党或其他身份公开活动,彼此并不知悉,这些情况近年来才陆续披露。再如,郭沫若先生在《洪波曲》中写到他已经知道自己乘船离开上海的日期,但不能告诉于立群;他在“皇后”号邮轮上遇到何香凝和邹韬奋,说是不期而遇。哪有那么多的不期而遇呢?就是亲身经历的人也未必知道党是如何安排的,有多少人具体负责的,是通过什么途径完成的……所以,罗青长、柴成文同志纪念刘少文同志的题为《无名英雄垂范千秋》文章中说:正是由于有一大群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党的地下工作才能取得如此成绩。在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的无名英雄纪念碑,是对战火中和无形战线上全体战士的表彰和纪念。
  
  我们知道这第三稿依旧是不完善的。一则我们姐妹力不从心,二则家母已经九十七岁高龄。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引发读者的关注,给我们更多的补充资料。如果可能,我们将吸纳和修改到再版中,用以作为家母百岁贺礼。
  
  我们非常感谢梅益伯伯对妈妈的支持。正是在他们这代人的支持和激励下,妈妈才以极大的毅力,克服病痛,完成自传。梅益伯伯还对自传的出版给以特别关注,竭力促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承接编辑出版事宜,亲自为我们推荐编辑,并约定在出版社二审后,他还要再阅读一遍,并为本书作序。不料今年9月梅伯伯竟匆匆离开了我们,在此怀着崇敬与感激的心情致以深切的悼念。
  
  感谢责任编辑梁云福和美术编辑童行侃,他们对原稿四十余万字和一百多幅照片精心地梳理、编辑,是保障本书出版质量的重要环节。
  
  还要感谢浙江省政协办公厅给予的支持,沈英影同志在工余打印了全书初稿,这是我们反复修改的基础。还有许多人士以多种方式对此书的出版、发行给予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陈允中陈大中
  
  2003年12月20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